MSDS|MSDS报告|MSDS是什么意思|MSDS证书|MSDS认证|MSDS翻译|MSDS编制|MSDS查询

当前位置: > MSDS编制 >

MSDS/SDS中易混淆术语解释-闪点,燃点,自燃点

MSDS/SDS报告中的第9项理化特性中经常会看到有关产品的闪点,燃点,自燃点。那么这三者是否有所不同,下面分别作简要解释。...
1、闪点: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,跑入空气中。温度升高,挥发加快。当挥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闪出火花时,把这种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,把发生闪燃的最地温度叫做闪点。从消防观点来说,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。
 
    闪点越低,引起火灾的危险性越大。
 
    2、燃点:不论是固态、液态或气态的可燃物质,如与空气共同存在,当达到一定温度时,与火源接触就会燃烧,移去火源后还继续燃烧。这时,可燃物质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,也叫做着火点。
 
    一般液体燃点高于闪点,易燃液体的燃点比闪点高1-5
 
    3、自燃:在通常条件下,一般可燃物质和空气接触都会发生缓慢的氧化过程,但速度很慢,析出的热量也很少,同时不断想四周环境散热,不能像燃烧那样发出光。如果温度升高或其他条件改变,氧化过程就会加快,析出的热量增多,不能全部散发掉就积累起来,是温度逐步身高。当到达这种物质自行燃烧的温度时,就会自行燃烧起来,这就是自燃。使某种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就是该物质的自燃点,也叫自燃温度。
 
    在自燃温度时,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,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。自燃点不是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,它主要取决于氧化时所析出的热量和向外导热的情况。可见,同一种可燃物质,由于氧化条件不同以及受不同因素的影响,有不同的自燃点。
 
    自燃可分两种情况。由于外来热源的作用而发生的自燃叫做受热自燃;某些可燃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作用的情况下,由于其本身内部进行的生物、物理或化学过程而产生热,这些热在条件适合时足以使物质自动燃烧起来,这叫做本身自燃。
 
 
附加阅读资料:
 
SDS与MSDS的异同点

 

 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