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DS报告的服务对象:  
 
	      1.暴露于危险化学品的工作人员、 
      2.想了解储存方法的管理人员、 
      3.应急人员(消防员、材料员、急救医务人员、急诊室人员等)
 
             
	【基本信息】 
 
	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(CAS:26447-40-5)
 
	别名:MDI
 
	英文名:methylenediphenyl diisocyanates;MDI 
 
	 
 
 
	【主要用途】 
 
	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初级品广泛用于聚氨酯涂料,此外,还用于防水材料、密封材料、陶器材料等;用本品制成的聚氨酯泡沫塑料,用作保暖(冷)、建材、车辆、船舶的部件;精制品可制成汽车车挡、缓冲器、合成革、非塑料聚氨酯、聚氨酯弹性纤维、无塑性弹性纤维、薄膜、粘合剂等。 
 
	 
 
	【主要危害】 
 
	加热时有刺激性臭味。 
 
	 
 
	【各国GHS分类】 (SDS第二部分化学品危险性分类) 
 
	中国(危险化学品目录(2015版)(附件: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)): 
 
	
		
			| 
				 
					危险性类别 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危险说明代码 
				 
			 | 
		 
		
			| 
				 
					皮肤腐蚀/刺激,类别2 
				 
				
					严重眼损伤/眼刺激,类别2A 
				 
				
					呼吸道致敏物,类别1 
				 
				
					皮肤致敏物,类别1 
				 
				
					致癌性,类别2 
				 
				
					特异性靶器官毒性-一次接触,类别3(呼吸道刺激) 
				 
				
					特异性靶器官毒性-反复接触,类别2* 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H315:造成皮肤刺激。 
				 
				
					H319:造成严重眼刺激。 
				 
				
					H334:吸入可能导致过敏或哮喘病症状或呼吸困难。 
				 
				
					H317: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。 
				 
				
					H351:怀疑会致癌。 
				 
				
					H335:可引起呼吸道刺激。 
				 
				
					  
				 
				
					H372:长期或反复接触对器官造成伤害。 
				 
			 | 
		 
	
 
	 
 
	日本NITE分类(NITE Chemical Risk
Information Platform (NITE-CHRIP)): 
 
	
		
			| 
				 
					危险性类别 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危险说明代码 
				 
			 | 
		 
		
			| 
				 
					急性毒性-吸入(粉尘、烟雾),类别2 
				 
				
					皮肤腐蚀/刺激,类别2 
				 
				
					严重眼损伤/眼刺激,类别2B 
				 
				
					皮肤致敏物,类别1 
				 
			 | 
			
				 
					H330:吸入致命。 
				 
				
					H315:造成皮肤刺激。 
				 
				
					H320:造成眼刺激。 
				 
				
					H317: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。 
				 
			 | 
		 
	
 
	  
 
	欧盟CLP分类 (EC) 1272/2008 附件 VI 附表 3.1: 
 
	 
		
			
				| 
					 
						危险性类别 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危险说明代码 
					 
				 | 
			 
			
				| 
					 
						急性毒性-吸入,类别4 
					 
					
						皮肤腐蚀/刺激,类别2 
					 
					
						严重眼损伤/眼刺激,类别2A 
					 
					
						呼吸道致敏物,类别1 
					 
					
						皮肤致敏物,类别1 
					 
					
						致癌性,类别2 
					 
					
						特异性靶器官毒性-一次接触,类别3(呼吸道刺激) 
					 
					
						特异性靶器官毒性-反复接触,类别2* 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H332:吸入有害。 
					 
					
						H315:造成皮肤刺激。 
					 
					
						H319:造成严重眼刺激。 
					 
					
						H334:吸入可能导致过敏或哮喘病症状或呼吸困难。 
					 
					
						H317: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。 
					 
					
						H351:怀疑会致癌。 
					 
					
						H335:可引起呼吸道刺激。 
					 
					
						  
					 
					
						H372:长期或反复接触对器官造成伤害。 
					 
				 | 
			 
		
	 
 
 
	  
 
	注:表中标记“*”的类别,是指在有充分依据的条件下,该化学品可以采用更严格的类别。例如分类为“急性毒性-经口,类别3*”,如果有充分依据,可分类为更严格的“急性毒性-经口,类别2”。 
 
	 
 
	以上列举了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健康、物理、环境危害分类,具体的产品危害分类要求,应符合进口方的监管法规。 
 
	 
 
	声明:以上内容为诚通MSDS专业服务中心(现改为临安科达认证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)原创内容,如需转载,请标明出处,谢谢。 
 
	 
 
 
 
	 
  |